手鼓限入,风起丽江,云南“非遗+旅游”能否迎来春天?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列出清单,从4月1日起,对丽江古城经营项目进行优化“洗牌”。其中“网红手鼓店”和珠宝玉石等一些商品门类将作为“不鼓励经营项目”逐步被限制,此举旨在保护和传承丽江大研古城传统商业文化,突出传统民族文化特色。

喧闹的餐饮酒吧、价格虚高的翡翠玉石店、遍布大街小巷的义乌手鼓和披肩……专业机构问卷调查显示,丽江古城现有业态所带来的噪音污染,已呈现出令游客体验下降、投诉上升的趋势。手鼓店铺在丽江古城数量众多,平均每隔百余米就有一家。这种来自非洲的传统打击乐器因其节奏明快,在民谣创作歌手的推动下成为中国大小古镇的当家旅游商品,也成为古镇旅游“千镇一面”的标签。丽江此番针对古城经营业态的提升和转型升级,体现了一个老牌旅游目的地,在从高速发展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发力的作为和担当。

另一则消息显示,去年暑期开业的“丽江雪山小镇”精心打造了一条集云南非遗文化精粹的文创商街——“纳街”,汇聚剪纸、刺绣、木雕、紫陶、扎染、皮革、银器、唐卡等千余位云南非遗文化传承大师和工艺匠人,实现保护、传承、交易、展示、体验、教育、旅游功能,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云南非遗文化及商品,令老技艺有了新活力,获赞无数。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可以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会更加富有魅力。” 云南有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在文旅融合春风的吹佛下,“非遗+旅游”不但可以令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还将为打造地方旅游品牌极大地加分,形成发展新优势。尤其是作为云南民族民间特色工艺品的“金木土石布”,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旅游带来的客流自带旅游商品的购买需求,能够为云南民族特色工艺品的活化传承、发展和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力;带着本土匠人指尖温度的各种非遗作品,又成了赴滇游客“享文化、乐旅途”的旅游伴手礼。

还不止于此,旨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于3月1日施行,该文件明确提出,应依托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资源,开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在大理周城,体验传统扎染工艺的游客项目越来越受欢迎;建水紫陶街,用泥巴做一个紫陶工艺品的体验区排着长队;在丽江东巴造纸坊,手工制作东巴纸的项目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香格里拉,去尼西做一个黑陶并品尝一下黑陶炖鸡已经成为游线产品;在玉溪新平县,当地正准备把傣陶制作体验纳入暑期游学计划……更多的游客着迷于云南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旅游的魅力也因此被更多地传播到四方。

当然,非遗旅游商品的开发如何受到游客欢迎是一个有难度的命题。除了更富吸引力的文化挖掘、材质工艺、设计创新等技术因素外,销售环境、营销模式、IP打造等方面皆有考究。有数据显示,在2017年,非洲鼓在丽江古城的销量为8万多个,每个手鼓的销售价格约为出厂成本价的一倍,这离不开常驻丽江古城的非洲鼓流行歌曲唱作者们——“夏夏”等一批网络红人所带来的粉丝效应。云南的民族民间特色工艺品每项都附着深厚的文化,如何将其打造成特色IP,包装出一批工匠达人和营销红人,令其在旅游市场上自如地变现和引流,是我们在限入非洲鼓后,应该认真去探索的问题。

云报文旅全媒体 段毅 文

(作者:段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