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李群育)

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丽江段建设

李群育(古城区)

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发出通知,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今年2月15日召开的丽江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市长苏永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结合实际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彰显长江上游文化风采,助推丽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繁荣发展文化的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我国启动的第五个国家文化公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和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时代价值,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丽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璀璨多姿的历史文化,决定了丽江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是长江实现“大江东去”伟大转折的地方。

长江正源金沙江分为上、中、下游,四川巴塘河口至丽江石鼓称上游,石鼓至攀枝花市雅砻江口称中游,雅砻江口至宜宾称下游。而巴塘河口以上河段称为通天河、沱沱河。金沙江与澜沧江、怒江从青藏高原奔流南下,在滇西北形成著名的“三江并流”奇观。然而,金沙江在丽江石鼓与澜沧江、怒江分道扬镳,掉头东去,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然后,从丽江境内进入四川攀枝花、宜宾,又出三峡、入荆楚、下江南,浩浩荡荡奔向东海。应该说,总长6300公里的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的长江,如若没有在丽江境内的伟大转折,将失去金沙江等长达3481公里的上游河段。受《尚书·禹贡》“岷山导江”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人们都认为长江源于蜀之岷山岷江。直到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丽江等地考察之后,在《溯江经源》(也称《江源考》)中纠正了“岷山导江”的错误,指出长江并非源于岷江,而是与黄河一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之南,就长江正源问题作出了科学结论。如今,中国徐霞客研究会等在丽江石鼓长江第一湾竖立了《江源考》石碑及徐霞客雕塑。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占有长江总里程的十分之一。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涉及的13个省、区、市,其中丽江段达615公里,占长江总里程的近10%。丽江各族人民自古居住于金沙江流域,共同开发了长江上游地区。唐代,因金沙江中上游地区多为“麽些(纳西族)部落”居住,故也把金沙江称为“麽些江”。元代之前的丽江并无正式名称,宋末元初“元跨革囊”之后设立丽江宣慰司、丽江路,史称,“丽江之名自此始”“路以江为名,谓金沙江,出金沙,故云”“金沙江,古丽水也,今亦名丽江”“其曰丽江者,则以金沙江得名”。这片区域蕴藏有长江上游最丰富的水电、生物、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一库八级”水能资源,已建成2000多万千瓦装机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丽江素有“植物王国”“药材之乡”“植物基因库”之称,金沙江流域森林及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独特,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长江上游最后绿色堡垒”(见1988年新华社的报道)。程海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泸沽湖始终保持着一类水质,拉市海为“国际重要湿地”,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滇省众山之祖”老君山为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是长江“文明之根”的重要载体。

丽江境内有众多长江史前文化遗产。其中:5万年前—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丽江人”为长江流域人类先祖之一;绘制于13000多年前的丽江境内金沙江虎跳峡岩画为东亚大陆最古老的彩绘岩画,是首次确认的中国旧石器时代彩绘岩画。该岩画由长江上游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人群创作,在丽江市已发现有70余处,是世界上同类遗存中数量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金沙江岩画是长江上游史前文化的重要文物载体,长江“文明之根”的重要源头之一,对研究长江流域史前人群与欧亚大陆北部、东南亚、南亚史前人群交流及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是中国的世界遗产富集地区之一。

我国已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56项,其中,丽江古城为我国成功申报的第17项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又成功申报了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为中国成功申报的第3项世界记忆遗产)。此外,有条件申报世界遗产项目的还有不少,可联合申报“茶马古道世界文化线路遗产”、联合申报“徐霞客之路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金沙江岩画世界文化遗产”,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纳西族“祭署”文化、摩梭人“母系大家庭”文化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是多元文化和谐、民族团结和睦的典范。

丽江文化具有倡导多元文化交流、交融、和谐共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睦共处等鲜明特征。东汉时期,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巴塘等地的纳西族先民曾前往洛阳献歌三章,向汉明帝表达西南少数民族“心归慈母”的国家认同意识。隋、唐时期建造的塔城铁桥(遗址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促进了边地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该桥是有史料记载的长江上建造最早的铁桥,也是世界上在大江大河上最早建造的铁桥;清代建造的梓里铁索桥(位于古城区金安镇)是茶马古道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咽喉,也是长江正源金沙江上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多元文化融合、民族团结和谐的结晶。明代纳西族先民无私救助徐霞客的历史已成为长江各民族团结友谊的千古佳话。近代以来,一代代丽江各族儿女奋勇当先、抵御外侮、忠心报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丽江正在加快建设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很好的地区之一。

丽江纳西族自古倡导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千年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强调“人与自然是兄弟”、人类不可伤害自然,否则将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与自然友好才能共存共荣、保护生态环境重在全社会全民族参与的生态理念,逐渐形成了以禁止肆意毁林开荒、放火烧荒、捕杀野生动物、开山取石、污染水源等内容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传统。历史上,许多林茂水丰的金沙江河谷地区,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垦荒屯田等原因使其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演变成为干旱缺水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而在丽江纳西族地区并没有出现这种历史性生态灾难,长期保持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成为长江上游不可多得的绿色堡垒。新中国成立后,丽江人民自觉启动“长江防护林”工程、率先实施保护金沙江天然林工程、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林果产业,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2.14%,居长江流域前列。

二、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是丽江面临的又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新机遇

在丽江历史上,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丽江曾多次抓住了国家实施重大决策部署的历史性机遇,极大地推进了丽江的发展进步。当前,更要抢抓新机遇,切实加快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

其一,高度重视、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抢占制高点。

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各地迅速行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长江上游流域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重庆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重庆段(占长江总里程的11%)应成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主战场。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加强政策项目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将重庆段打造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指出:“云南省昭通市具有良好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正全力争取和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片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做好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大文章”。今年的丽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的要求。当务之急是加快制定规划、措施,研究具体项目,争取进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盘子,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其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与“三个定位”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发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又通过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不断推动“三个定位”的落实。

其三,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与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深度融合,坚持把依靠科技、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绿色发展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丽江段建设全过程。

其四,增强长江上游意识、上游担当、上游作为,增强“长江的丽江”意识,打造长江上游特色文化区,让丽江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文化圈。

其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遗产”“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等指示精神,把丽江打造成为保护、传承、利用世界遗产的模范地区,进一步展示丽江世界遗产的特色与价值、彰显丽江的国际贡献与担当。

来源 “丽江日报”微信公众号

责编 代汪媛

审核 李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