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科书房:城市奔流里的一种奢侈!

有人说,纳西文化的退守是丽江古城走到现在脆弱又无力的原因,但其实不然,有些坚持无论经历怎样的冲击,该坚持的还在坚持。比如,无论人多人少,宣科每天还是坚持去纳西古乐会;比如,宣科书房的出现也是为了让纳西古乐“活”下去。

博尔赫斯曾说,世界上如果有天堂,可能就是书房的模样~宣科书房,把浮躁与喧嚣拦在了窗外,成为了这个城市奔流里的一种“奢侈”。

纵观整个书房,和其他的书房无异,书占据了整个书房的大部分空间,但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它远远不止一间书房这么简单。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约瑟夫.洛克赠送给宣科父亲宣明德先生的桌椅,也可以看到金庸等100余人的亲笔签名书籍......而它有的,远远不止这些。

宣科书房“回归”丽江古城

当我在懵懵懂懂的年纪,从母亲的手中接过她卖菜之后给自己买的第一本童话书开始,就开始渴望有一间书房,毕竟,在90年代的农村,书房是奢侈的。进入高中,每周末在书店里站到腿麻也要坚持把小说看到结尾,然后再用最后几分钟的时间奔跑回学校上晚自习,有间书房的这份渴望也变得更加急切。

所以当我听到宣科书房这四个字的时候,一种说不清的情感就开始生根发芽。驱车经过香格里拉大道,走过福慧路,四周的建筑日新月异,途经民主路,朝新华书店望一眼,电梯孤独的运行着,竟没有一个人走进书店?出示健康码,走过大水车,在纳西古乐会的二楼,宣科书房的大门敞开着。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适合读书的空间。就是这个空间,让我懵懂时期对书房的那份渴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低矮的小板凳、有些老旧的木头、年代久远的马鞍......这个空间不仅有书籍带来的历史故事,还有老物件给人的历史感。

所以与其说它是新生,倒不如说是回归,让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到昔日阅读的那份纯粹与宁静里,回归到对文学的痴迷里,同时,回归到对文化的传承中......其实,早在2016年,宣科书房就已经开始筹备。

在如今的一个市场环境下,宣科的儿女也明白,书房很有可能是一个亏本的投资,但看着家里老父亲收集的书籍、看着90多岁的老父亲每天坚持埋头沉迷于文化里,他们知道应该把父亲的这些“宝贝”分享出来,让更多的人走近文化、感受文化,同时也让纳西古乐“活”起来。

于是,在精心筹备5年之后,最近宣科书房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关注,每天闻讯前来的团队也变得多了起来,因为宣科书房的出现,一度冷清的纳西古乐会又变得热闹起来。

宣科书房里有个“藏经阁”

沿着楼梯走上二楼,《公民宣科》《影像中的宣科》等书籍被摆放在了门口的位置。

往里走,整个空间给人一种极度舒适的感觉。宣科父亲宣明德多年以前收藏的马鞍巧妙化身灯罩,抬头看着饱含岁月痕迹的马鞍,耳边似乎又响起茶马古道上悦耳的马铃声。“这个马鞍都是头马使用过的,也寓意着责任与担当。”说起书房里的整个陈设,文嘉甚是熟悉,言语之间,更多的是对这间书房的用心。

原来,整个书房以宣科先生为主轴线,分为了藏书区、童书区、纳西乐器展示区、文化长廊等,另外,在书房的一隅还原了宣科先生家里书房的面貌,上千张的碟片、约瑟夫.洛克赠送给宣科父亲的书桌、陪伴宣科多年的录音机、周善甫赠送给宣科先生的字画、宣科先生创作的20多首校歌以及他20岁时创作的歌曲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听到。“目前书房里还配置了电视机、投影仪等,目的就是把宣科先生多年以来收藏的这些东西面向大众,被更多的人看见、听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文化,然后爱上文化。”文嘉告诉记者。

越往里走,就越是被这间书房深深的吸引,有好奇、更有对书籍的那份痴迷。其中,在书房的一隅,一些书籍被锁在了书柜里。小小的锁在此刻竟格外显眼,但它锁不住自己对里面书籍的那份好奇。透过玻璃朝里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庸先生的亲笔签名书籍,此刻,自己也明白了为什么书柜会被锁起来。

文嘉告诉记者,这小小的书柜被他们称为了书房里的“藏经阁”,因为这书柜里的100多册书籍都是很多作者的亲笔签名书籍。“这是父亲多年来收藏的部分作者亲笔签名书籍,一方面这些书籍都是经典作品,另一方面父亲对这些书籍也格外爱惜,所以就锁了起来。其实这些书籍是可以免费借阅的,锁在柜子里只是为了保护这些书籍,需要的朋友可以凭借身份证完成登记后即可借阅,但仅限在书房里阅读。”文嘉一边介绍书房,一边解答了自己的疑惑。

现在,宣科书房成为了很多人的期待。那么,在如今的一个市场环境下,除了“藏经阁”的加持,空间的打造之外,宣科书房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更久?如何才能与纳西古乐会相得益彰也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文嘉告诉记者,宣科先生一直说“读经典书籍,听经典音乐,才能产生经典思维。”所以整个书房里的书籍大部分都是经典的书籍。但为了适应整个市场,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走进宣科书房,让走进来的人留下来,宣科书房也做了一些适应市场环境的事情。

“我们也提供咖啡、甜品,但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我们都会严格把关。后期我们也会组织一些研学、讲堂、经典作品赏析等,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走进书房,其中,我们当前正在思考如何把经典作品赏析做得有趣,让走进宣科书房的小读者爱上阅读,爱上书籍。”关于宣科书房,文嘉没有丝毫的遮掩、避讳。

宣科:女婿心目中的君子

2010年的某一天,是文嘉第一次见到宣科。如今11年的时间过去了,回想起第一次初见时候的样子,文嘉依旧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当时我和我的妻子坐公交去饭店见宣科先生,因为自己当时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出名的人,再加上是第一次见家长,自己多少有些忐忑,但见到了本人之后,才发现他丝毫没有什么架子,和蔼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说完,文嘉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如今,回想起11年相处的点点滴滴,文嘉言语之间更多的是朴实以及那份作为宣科先生女婿的自豪。“他其实对身边的人没有什么要求,无论是司机、保姆,还是对我们,他都没有任何的要求;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就特别多,比如每天下午5点过就要出门去纳西古乐会、比如每天6点多起床,比如每天一定要抽空看书读报......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多,但对其他人他从来没有任何的要求,用以前的话来说就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文嘉坦言,宣科先生除了对身边的人没有要求之外,他对物质的要求也很低,但对精神的要求却很高。“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用什么。他的行李箱用了很多年,拉链都坏了他还是要用,一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他还是要穿。”

聆听着文嘉的回忆,自己也不禁陷入思考之中,宣科先生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对自己认准的事情很犟,如果用一个词的话就是君子。”文嘉用一句有些生硬的话结束了整个采访,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对宣科先生的那份尊敬。“未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父亲言传身教带给我们的品质保持下去,并努力让父亲一直坚持的这些东西被看见、被传承下去。”

来源  掌心玉龙

责编  沈梦玲

审核 邱忠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