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雁|丽江谷宇:时光村落的沧桑构图

在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传统文化名村”——期纳镇谷宇村和果园村调研采风活动中,刘晓雁不仅用画笔描绘了谷宇风貌,也用文字回忆了多年前的谷宇之行,并以一个画家的视角重新审视谷宇古村带给人的美感和趣味。

(刘晓雁)

刘晓雁,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丽江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前期绘画作品主要以工笔手法表现丽江少数民族人物风貌,近期倾心于水墨写意山水画的探索与实践。曾参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全集》项目、《永胜风物志》的调查和撰写工作。参与《丽江民族民间文化荟萃》《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书籍编辑。

(刘晓雁在谷宇现场写生)

(刘晓雁笔下的谷宇记忆)

(谷宇记忆)

(仲秋里的休闲时光)

(歌手)

此次采风活动中,刘晓雁写下《谷宇:时光村落的沧桑构图》一文,让我们跟着优美的文字,一起走进丽江永胜谷宇。

谷宇:时光村落的沧桑构图

文/ 刘晓雁

二十年前先生带着我第一次踏入谷宇村时,看着眼前一幢幢灰瓦白墙、檐牙高啄、雕梁画栋的精致建筑洒落在老虎山脚下、将台坡周边,不禁让我感到意外与惊叹。虽然建筑物历经岁月蹉跎,显得有些陈旧,却呈现出沧桑之美,而挑高的门厅、气派的大门、圆形的拱窗和转角的石砌,尽显庄严与浪漫气质。就连建筑上的雕刻也涵盖了木雕、石雕、灰雕等形式。除建筑造型别致、装饰大方外,村子整体布局严谨,与周边自然共同融合成极具人文色彩的人居环境,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

阔别谷宇二十年之后,2021年9月,我应边屯文化研究会、丽江金点子广告公司之邀,重访谷宇村开展调研活动。由于谷宇村大量村民的外出或外迁,当年所见的老建筑除少部分保存较好外,更多或处于空置状态,或残垣断壁、或不见踪迹,见此景象,令人凄入肝脾,十分沮丧,我不禁为这些古老建筑未来的命运深感担忧,莫非谷宇村昔日的喧嚣与荣光将随风消逝,唯有留下老虎山与将台坡无声地见证着这里曾今的辉煌?但深感欣慰与感动的是:这次调研的发起者与参与者大多为谷宇村的有识之士,他们正在为了留住乡愁,保住自己群体的根基而行动,做着不懈的努力。在他们的带动下,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村民就会参与到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文化自救中,在这块诗意的栖居地上生生不息,承接祖先在山水自然与人的内在精神联系中寻求到的愉悦和慰藉。

谷宇村背靠青山,村前海河穿流而过。民居无论大小,都独立成院。正房、耳房、厢房或照壁围合成或大、或小的四合院,院中大都卵石铺地,四周檐口处有排水沟,所有院落虽自成一体但又风格相当。当街大门雕刻有精美的门墩、斗拱、门套,院内主体建筑根据各家喜好装饰不同。材料多用青砖、灰土、木材,纹样有几何图案、花鸟鱼虫、飞禽瑞兽、器物摆件等。至于堂屋、走廊上的藻井形式变化以及瓦楞上的书法绘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院子里白色照壁上配有精致淡雅的彩绘,衬着几株姿态奇异的老树,虚实相生,宛如一幅幅的天然水墨图,体现出和谐雅致之美。在我的记忆中,如此情形在永胜乃至整个丽江的民居建筑中也留存不多。

走在凹凸不平的石头路上,感觉岁月有痕,一些当年马帮留下的马蹄印清晰可见,不禁让人浮想联翩,猜想着谷宇村过往时期情景:街道小巷一对对马帮往来穿梭,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小贩叫卖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子的打闹声、赶马哥的歌声、邻家大嫂家长里短的交流声汇集成世俗生活的日常。而大门内幽静清闲,或大、或小的四合院中树影婆娑,花窗、月拱门、高翘的飞檐相映成趣。一张临窗的木桌上一位六、七岁大小的男孩正在专心写字,墨香四溢,年轻母亲静静地坐在他身旁做着针线,等待着在外的丈夫归来。隔壁人家正在进行一场聚会,男主人邀约三、四好友或品茗、或赏花、或清谈,兴致高涨时大声朗诵出“西山蜿蜒形如虎、不见将军箭羽没”的诗句……又或夏日的午后刚刚经历过一场大雨,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出夹竹桃或栀子花的甜香,走廊的藤编椅子上两位穿着碎花裙的少女一边吃着枇杷一边说着悄悄话。

坐在村外的云谷桥上,面对眼前生机盎然的田野,光线一束一束洒向田间,当大风掠过,绿叶伴随着白色的花瓣如波浪向前翻动,发出刷刷声响,让人感到入迷,久久不舍离去。

我想,用绘画的观念来设计建筑及其周边空间,以此作为人居环境的立意,这也许是谷宇先民的审美,也许是他们浪漫情怀的体现吧。此时的我只想用画笔记录下还留存在这里的魁星阁、风雨桥、云谷寺以及民居宅院……

文旅头条融媒体记者 李亚 整理

来源 丽江边屯文化研究会、刘晓雁

责编 杨奥

审核 李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