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 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落实

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知

办产业发〔2021〕1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纾困惠企政策的积极作用,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纾困惠企政策落实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提供了有力帮扶。目前,受全球疫情发展和国内疫情时有散发的影响,文化和旅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仍面临较大困难。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把继续帮扶企业纾困和发展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宣传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着力推动各项纾困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推动已有政策宣传落地。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大纾困惠企政策特别是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用好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文化和旅游企业政策信息服务专栏”及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平台,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组织、产业园区、企业服务机构作用,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加强与本地区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对接合作,切实抓好普惠金融、减税降费、稳岗就业等政策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落实工作。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政策宣讲、培训辅导、走访调研等活动,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推动纾困惠企政策及时有效传导到文化和旅游企业。跟踪评估政策落实成效,着力推动解决政策落实难点、堵点问题。

三、增强落实措施的针对性。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在落实好已有政策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纳入本地区纾困惠企政策重点支持范围。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综合运用各类财政奖补、金融帮扶、项目投资等政策工具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基金。进一步释放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策划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和消费促进活动,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新场景,助力企业激活消费市场。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沟通协调,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务、工会活动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食宿、会务等服务事项。搭建线上线下展览、展会、活动平台,帮助文化和旅游企业拓宽供应和销售渠道,稳定海外市场、扩大国内市场。

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创新有效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上线”“上云”,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开展内容创作、产品展示、传播消费等环节合作,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交互体验等新型业态。鼓励旅游企业充分挖掘本地游、周边游市场潜力,开发一批高品质的微旅游、微度假、小团游等创新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适应文化和旅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要,创新监管机制、优化服务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加强政策培训。进一步加大纾困惠企政策培训力度,增强政策把握和落实能力。各地要加强本地区政策培训辅导工作,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中央部门和本地区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提高政策运用水平。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产业园区、企业服务机构等在直接服务企业方面的优势,为文化和旅游企业精准提供政策培训和咨询服务,支持企业用好用足相关政策。

六、引导企业练好内功。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业利用经营淡季、临时停业期,开展经营管理和业务技能培训,实施文化场所、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和改造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产品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传统业态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无接触式服务和设备应用场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创新、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与境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互利合作,推进国际营销公共平台建设,培育外贸新动能。

七、提高科学精准防控疫情能力和水平。统筹做好本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与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严格落实文化行业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严格实施旅游景区“预约、错峰、限流”管理措施,引导文化和旅游企业安全有序生产经营。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加强节假日、文化和旅游活动旺季期间以及人员相对密集的文化和旅游场所疫情防控管理,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认真总结和用好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建立工作清单,明确任务分工,强化部门间协作,确保各项纾困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文化和旅游部将对各地宣传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情况开展督促指导,分批推广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好的经验做法和创新举措,并在2021年底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对获得通报表扬的地区,将在下一年度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的创建、认定、命名工作中予以重点支持。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2021年9月16日

附件:

1. 中央部门惠及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政策文件清单.doc

2. 第一批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工作典型经验.doc

附件1

中央部门惠及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政策文件清单

一、文化和旅游部文件

1.《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文旅发电〔2020〕33号)

2.《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费免征政策延续实施工作的通知》

3.《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产业发〔2021〕38号)

4.《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抓好金融政策落实 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1〕41号)

5.《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政策扶持 进一步支持旅行社发展的通知》(文旅市场发〔2021〕60号)

二、减税降费政策文件

6.《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8号)

7.《关于延续实施应对疫情部分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7号)

注:该公告中可惠及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延续政策包括《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13号)、《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第25号)等。

8.《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1号)

9.《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2号)

三、金融支持政策文件

10.财政部《关于支持金融强化服务 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财金〔2020〕3号)

11.《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1〕81号)

四、稳岗就业政策文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

1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14.《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条

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98号)

1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21〕2号)

17.《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效能 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通知》(人社部函〔2021〕14号)

1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财政部 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29号)

五、降低成本政策文件

19.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人民银行《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602号)

附件2

第一批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工作典型经验

吉林:用足落细金融政策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与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推动金融政策落地落实为着力点,通过出台政策、完善机制、创新产品服务,贯通政策落实工作各环节,有效提高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出台专项措施,实现“普惠政策”向“定向支持”转变。积极推动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用于文化和旅游企业,为推动金融政策落实提供有力支持。疫情发生后,了解到中央决定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5000亿元后,主动协调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联合出台《关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全省文旅企业金融支持工作的通知》,明确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单独调配20亿元再贷款、20亿元再贴现额度并创设“文旅企业票据再贴现直通车”。2021年6月,又联合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局、吉林证监局等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吉林省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巩固信贷支撑作用、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金融服务、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保障、建立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推出18项措施,进一步明确每年单列不少于30亿元再贷款和30亿元再贴现限额,专项用于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及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2020年至2021年8月底,吉林省已运用再贷款累计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发放贷款21亿元。

二、完善合作机制,实现“单兵作战”向“协同推进”转变。着力构建串联起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银行、银行和企业的联系合作网络,为推动金融政策有效落实提供机制保障。一是加强部门间联系,联合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局、吉林证监局等开展金融机构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情况监测,监测结果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考核。二是建立政银合作机制,与12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未来五年将为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提供意向融资安排1200亿元。三是密切银企合作关系,推动成立“吉林省文旅产业投资联盟”,会员包括文化和旅游企业以及中国银行、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等金融机构,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起加强沟通、促进合作的桥梁。

三、创新产品服务,实现“大众产品”向“量身定制”转变。加快构建符合文化和旅游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为推动金融政策落实提供“变现”途径。2020年上半年,协调各类金融机构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特点,研发新型信贷产品7个、定制化融资方案20个,推出了旅游景区门票收费权融资、酒店类企业经营性物业贷款、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吉云链”融资、文化和旅游项目贷、文化和旅游“同舟共济吉银+”等特色化、差异化专项金融产品,精准服务不同类型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需求。在吉林省小微企业融资申报系统“吉企银通”上专设“文旅专区”,为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首贷专属服务。组织开展“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常态化“线上金融对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专项活动,为文化和旅游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起对接合作的平台,成功支持中小文化和旅游企业1021家、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56个,有力推动合作成果转化落地。在文化和旅游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的助力下,2021年上半年,吉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6%。

上海:扩市场推产品扶企业  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旅游企业的经营困难、政策需求和旅游业发展形势,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本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着力从拓展旅游客源、打造特色产品、帮扶企业纾困等方面推出务实举措,助力旅游企业稳定市场,推动旅游业提质增能。

一、拓展旅游客源,深挖市场潜力。联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税务局、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鼓励旅游企业为相关单位建党百年主题活动、党建主题研修活动、党史学习等活动服务,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会春秋游活动、公务活动提供服务,鼓励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联合上海市总工会开展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活动,活动开展半年,全市各级工会共组织职工开展春秋游活动超过40万人次,拉动旅游消费近亿元。策划推出“乐嗨上海”假日文化和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其中,“乐嗨上海过大年”活动期间,全市170家主要旅游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612万人次,重点文化场所累计接待游客131.59万人次,390家重点零售样本企业实现销售额76.1亿元;2021年“五一”假期,上海共接待游客1688.9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超过20%,有效提振上海文化和旅游市场信心。

二、打造特色产品,丰富市场供给。出台《关于全面提升上海市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设计推出建党百年上海红色旅游10条精品线路,推动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通红色旅游观光巴士专线;加强长三角地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红色旅游交流合作,推出“上海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淮安周恩来故居—皖西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结合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活动的开展,推出红色城市游、时尚都市游、生态一日游、历史文化游、摄影采风游等五大主题117条精品推荐线路和系列特色产品,满足职工春秋游活动多样化需求。实施旅游“倍增计划”和“高峰工程”,打造黄浦江“世界会客厅”、乐高乐园度假区、崇明国际生态旅游岛等旅游功能区,推动上海从重要旅游客源地向重要旅游目的地转变。

三、帮扶企业纾困,夯实发展基础。用好用足国家各项纾困惠企政策,严格落实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降低企业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措施,帮助旅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发挥财政资金帮扶作用,市级旅游专项资金在延续以往支持范围的基础上,新增促进旅游产业投资、推动旅游数字化转型以及培育红色旅游、城市微旅游等方向,并主动面向全市旅游企业做好资金申报线上问答、现场辅导等服务,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应对疫情影响。开展银旅合作惠企工作,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上海市分行,以及上海银行和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在沪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对民营、小微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提升旅游企业信用贷款发放比例。推动上海市融资担保中心针对旅游业小微企业占比大、轻资产运营、缺乏抵押资产、贷款申请难等问题,对旅游市场主体实施增信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依托上海会展经济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参与活动接待服务稳定经营。

江苏: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帮扶企业恢复经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针对消费者信心恢复不足、文化和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把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扩容作为重要发力点,通过政策措施推动、典型示范引领、系列活动推进,大力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激活市场需求,拓展市场空间,助力文化和旅游企业恢复经营、加快发展。

一、以政策措施为牵引,协同推进落实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推动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结合江苏实际,从扩大有效优质供给、实施便民惠民举措、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12项具体措施,明确各项任务分工的责任单位,形成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为主力、相关省级部门协同推进的横向联合工作机制,高位推动促消费政策落地落实。制定出台“江苏省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加强系统指导和规范要求,并在政策、项目、宣传等方面予以支持。在省级层面政策指导和推动下,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相应制定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具体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任务,形成省市纵向联动的促消费政策落实工作体系。

二、以示范工作为抓手,引领形成工作合力。指导支持南京、苏州等地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常州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宣传推广三市的工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开展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单位、示范单位建设,评选认定了19个县(市、区)为省级试点单位;推进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给予30家建设单位各100万元引导资金支持,验收认定了第一批22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从中推荐10家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工作引领下,江苏省各地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涌现出南京“夜之金陵”、苏州“姑苏八点半”、常州“龙城夜未央”、无锡“今夜‘梁’宵”、扬州“二分明月”、徐州“国潮汉风·夜彭城”、泰州“凤城河夜泰美”等一批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高品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项目,形成全省上下合力,共同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扩容的工作局面。

三、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激发消费市场活力。2020年第四季度,以“水韵江苏·惠享生活”为主题举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组织全省各地推出非遗技艺体验、旅游精品线路、特色美食寻味、风情街区游赏、星光溢彩夜秀、精品剧目赏析、街头潮艺表演、潮集扫街购物、访古鉴宝思享、华灯美景游览等10类近300场活动,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加快恢复经营提供良好市场氛围。2021年3—7月,又举办了“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广季活动,并创新推广方式,发挥政府部门引导支持作用和平台企业市场推广优势,与携程集团合作设立江苏省旅游目的地聚合平台“江苏星球号”,先后推出“水韵江苏·霞客自由行”“水韵江苏·开往春天的列车”“水韵江苏·红色之旅”“水韵江苏·美丽乡村游”等14项主题活动;与中国银联江苏分公司合作开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建设,推出以景区为核心的“银联银行伴你游”惠民活动,有效激活江苏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推动各地与同程、途牛、美团、抖音、微信、支付宝等各类平台合作,开展一系列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政府搭台、平台助力、多方参与的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机制正在形成。

湖北:打出“普惠金融组合拳”  精准支持企业发展

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等3部门《关于抓好金融政策落实 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要求,以普惠金融政策为抓手,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特色产品,完善支持机制,打出“普惠金融组合拳”,精准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发展。

一、出台普惠金融措施,加强政策支持保障。联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湖北银保监局等印发《关于用好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结合湖北省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对接服务机制、加大融资政策激励、强化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19项具体落实举措。明确将文化和旅游列为金融优先支持行业,增加有效信贷供给。优化文化和旅游贷款管理,推动建立普惠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贷款授权、授信、尽职免责和受理回告“四张清单”。单列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对符合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金融机构需求给予最大限度满足。建立健全监测和考核机制,对地方及金融机构开展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金融服务情况开展定期监测考核,推动政策落细落实。

二、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实施首贷企业拓展工程,组织金融机构摸排文化和旅游领域无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需求,点对点加大首贷金融服务力度,2021年上半年累计支持1368户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获得首次贷款9.8亿元。上线“湖北文旅金融服务平台”,整合政府扶持政策、综合征信服务、金融机构产品、企业融资需求等,面向文化和旅游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金融服务,促进政银企供需精准对接。2021年5月平台上线以来,已入驻企业近8000家,成功放款近7亿元。将文化和旅游列为湖北省“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重点支持行业,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分险机制,完善融资担保模式,创设“再担文旅贷”等银担合作专项产品,累计支持1648家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获得贷款8.59亿元。

三、推出特色金融产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对接银行金融机构,针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推出特色金融产品。目前,已在“湖北文旅金融服务平台”上线15家银行的14款普惠金融产品和6款专属特色金融产品,包括建设银行“善担贷—文化传播贷”和“善担贷—旅游贷”、光大银行“再担文旅贷”等无抵押贷款产品,招商银行“文旅高新贷”、湖北银行“文旅支小再贷款”等低息贷款产品,工商银行“经营(文旅)快贷”等在线随借随还贷款产品。不同产品贷款期限可覆盖短期和中长期融资需求,授信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最长期限可达5年,有效服务文化和旅游企业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各类资金需要。

四、构建长效支持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湖北文旅金融服务平台”与湖北省大数据中心等多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归集14个部门70多项涉企政务信息,支持银行在线使用数据,为文化和旅游企业“精准画像”,不断优化信贷服务。建立资本金持续补偿、代偿补偿、降费补助和业务奖补等“四补”机制,加强财政和金融政策联动,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服务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联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建立“普惠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联动机制”,会同湖北省财政厅等部门加强对普惠金融政策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将“增信分险、首贷培育、落实奖补”等工作完成情况纳入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县评估,将“对接授信、审贷获贷、首贷增长”等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评估,并按月开展监测督办,压实责任,全力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地。

四川:聚焦四方面重点发力  助力企业纾困增能提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冲击,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从资金、项目、消费、服务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加强政策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支持力度,实施精准服务,切实帮助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解难,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恢复和发展。

一、抓资金支持,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联合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推进文化和旅游重大项目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指导督促各地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产业发展。从疫情发生至2021年8月,四川省139个文化和旅游项目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达181.16亿元。创新政银企合作机制,定期举办全省金融服务与文化和旅游企业恳谈对接会,发布3批次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白名单”和项目融资需求清单,融资需求达982.99亿元,现场签约落地贷款106.51亿元;推动四川农信等8家银行设立30家文化和旅游特色支行,推出“乡旅贷”“文创贷”等87种特色信贷产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20年以来,给予177家文化和旅游企业专项纾困补助资金654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资金5.2亿元,两批次支持57个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引导撬动社会资金1008.05亿元。

二、抓项目建设,加快产业恢复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建立全省文化和旅游项目化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坚持“签约一批、新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梯次推进项目建设,并把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各市(州)绩效目标考核,“点对点”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融资、审批等问题,为文化和旅游企业项目投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021年1—8月,实际完成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849.51亿元,同比增长11.5%,投资完成率81.1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连续举办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赴广东、浙江等地开展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推介会,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推动知名企业来川投资,助力四川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三、抓消费促进,助力拓宽市场空间。创新建立省、市、县三级纵向协作的消费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发展夜游、夜集、夜展、夜食、夜秀等“五大系列”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指导各市州开展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举办全国西南五省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启动2021年四川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推出“不夜四川·美学生活”“智游巴蜀·云享未来”“红色巴蜀·百年峥嵘”等八大主题2610余项线上线下活动。推动全省各市州发放文化和旅游消费券3.89亿元,联动四川银行、四川农信、四川银联等多家金融机构投入文化和旅游消费权益资金1.3亿元。推动4000多家文化和旅游企业推出景区优惠、企业让利、金融助力等一系列惠民举措,持续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四、抓企业服务,打造营商环境。一是聚焦优化政务服务,推动文化和旅游政务服务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将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事项向服务企业群众“一件事”转变,推出10个现场办结事项,取消19个审批申请材料,精减办事材料10类,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压减60%以上,实现“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等审批事项“川渝通办”“省内通办”。二是聚焦办实事解难题,制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服务文旅企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指导文化和旅游企业用好用足各级财政、税收、金融、社保等支持政策,及时响应企业发展诉求。截至2021年8月底,实地调研走访文化和旅游企业187家,协助解决证照办理、经营许可、员工培训等问题516个。三是聚焦助企纾困解难,联合四川省直机关工委、教育厅、财政厅等10部门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旅行社纾困发展的措施》,在社会保险、稳岗补贴、纾困补助、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开拓客源市场和人才激励培养等方面,为旅行社提供更大支持。

点击这里,查看通知全文

来源 文旅之声责编 马寅瑞审核 邱忠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