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古老技艺,赋予在这张坚韧的纸上!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香格里拉一带,至今保留着一种原始图画文字,称为“东巴文”。用“东巴文”将东巴教的经文书写下来称为写经,“东巴经”必须写在一种特殊的纸张上,称“东巴纸”。

(李广 摄)

东巴纸因外观奇特,很早就引起中外造纸史专家的关注。流传到国外的东巴经,其用纸也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化学分析和研究,但限于当时条件,一直没有揭开其造纸方法的神秘面纱。据有关学者考证,东巴象形文字约起源于唐宋时期,它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森究鲁究”,意思是刻在木头或石头上的文字。可见,在纸还没有传入前,东巴象形文字是用木头或石头作为书写的。

清乾隆时期余庆远在《维西见闻录》中记载了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纳西语称纸为“色丝”,全世界现仍保留有约1万多卷东巴经,全部以东巴纸为载体,现藏于许多国家的图书馆中。如今,保留有传统东巴造纸工艺的地点仍有多处,如丽江大具乡、香格里拉三坝乡以及维西塔城等。

本文中,作者李晓岑通过对丽江大具乡、香格里拉三坝乡等地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实地调查,认为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影响。这种造纸方法在中国大陆其它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有着独特价值。

丽江大具乡如何造纸?

大具乡的肯配古村手工造纸有较长的历史,1991年,该村的和圣文在和即贵等著名东巴的支持下,恢复了东巴纸的生产。现在,和圣文生产的东巴纸主要供给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研究所书写东巴经使用。在大具乡考察造纸的过程中,李晓岑记下了造纸方法。采集原料要到附近山上把造纸树枝折下,当地称为山棉树皮,这是瑞香科荛花属中的一种。用小刀剥下树皮后,刮去黑色外皮,只留蓝白色的内皮。这种原料,现在已有专人出售。

晒干树皮放在院落中自然晒干,一般需要半天时间,此时树皮呈白色。

浸泡时把树皮放到沟中,边泡边把剩余的黑皮和杂皮剔除,并不断在水中搅拌翻料,一般泡5天左右,直到泡软为止。此时水变为黑色,并发出臭味。

然后架起大锅,用柴火对纸料进行蒸煮。蒸煮时先加入灶灰以促进料的碱化,以1层料1层灶灰的方式下锅,每5公斤纸料约需要25公斤灶灰。灶灰越多,熟得越快。

接下来就是洗涤。把料捞起,放到竹簸箕中,到村里的河边洗料,边洗边搓,尽量把灶灰冲洗干净,并用木棍在石头上打料,把料打到软烂为止,然后把料理成团状,每锅可得40多团料。

舂料的时候把料放在大木桩上,用木锤舂料,每半个小时可舂岀4至5团料,此时料的纤维毕现,呈粗浆状。再舂料,把纸料放入木臼中,用木杵舂料,并倒入自配的紫胶作为纸药,以增加纸浆的粘结性。

然后抄纸,把细竹蔑做的抄纸帘放到木框中,此竹帘与木框恰相匹配。木框又放到一木制水槽中,水槽中盛有半槽水。然后把一团团的纸浆放进竹帘中,用手轻轻拍打并搅拌,使纸浆的纤维均匀分布,并捡出杂质。

开始贴纸的时候,要在水槽旁置1块木板,把竹帘从内槽中取出,并用手整理纸浆,使纸浆更均匀些,然后轻轻把纸浆翻扣在木板上,小心取下竹帘后,再用湿布团按压和拍打纸浆,使湿纸在木板上粘紧,纸浆分布均匀。

最后晒纸,把贴有湿纸的木板放到院子中,在阳光下自然晒干,此时日光也有漂白的作用。半干时用布团对纸面作砑光的手续,因水分往下渗,需把木板上下调头,使纸晒得更均匀。干后,纸色发白,用手轻轻把纸从木板上揭下,放在桌上,用光滑的石头再压一道。

香格里拉三坝乡如何造纸?

香格里拉白地是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所造的写经纸在滇西北少数民族中很有名气,称为白地纸。这是东巴写经中最重要的用纸,各地东巴争先购买。

三坝乡也是著名的东巴造纸地区,以大东巴和志本所造的纸最著名。据和志本东巴介绍,他家造东巴纸是祖上从香格里拉的上江学来的,上江是藏族和纳西族的聚居地,从他爷爷时开始,到他儿子已是第4代。现在三坝乡造东巴纸的已不限于和志本家,如谷都湾村、吾树湾村、波湾村、恩土湾村等,都有人家在造东巴纸。

和志本介绍,造纸前,要先到山上找造纸的树,找树要凭经验,看方向。造东巴纸共有3种原料。第1种的树很大,可剥2-3层皮,此树生在半山上,不开花,皮较厚,黄白色,容易造纸,但浸泡时间最长;第2种生长在雪山上,根不大,开花,皮为白色; 第三种树小,不开花,毒最大,皮白色,较薄,较难造纸。

和志本详细介绍了造东巴纸的全过程,他家造东巴纸的工艺过程大致与丽江大具乡的造纸工艺过程相同,使用的工具也相同,特别是纸帘的型制和尺寸完全相同。只是在工序上,稍有一些细节不同。

丽江大研古镇如何造纸?

丽江大研古镇在古代和近代也有造纸业。根据有关民族学调查,近代丽江土法造纸的工艺如下:①浸泡。把砍下的构树剥皮,放入水中浸泡若干天;②蒸煮。料浸泡后放入大锅中,加上筛去炭碴的灶灰蒸煮;③舂捣。用以木头或石块制成的脚礁把料捣细成浆;④加纸药。用野生的苣根汗作为纸药加入料中,使料浆悬浮并均匀地溶于水中;⑤抄纸。用细蔑编成的纸帘抄岀均匀的纸浆,纸帘长宽均1尺5寸;⑥压榨。捞出的纸垒到一定的程度,即用压板和压水棍加上锤石,把水压干;⑦晒纸。把垒纸一张张揭开刷在晒墙上,干后揭下,造纸过程完成。

上述纳西族土法造纸工艺纯然为抄纸法,不同于上述两地的浇纸工艺,而与白族制造白绵纸的工艺接近,但步骤更简单一些,并且所用纸药也不相同。抄纸法造的纸一般只用于汉文书写,如写《三字经》等,不用于东巴经的书写。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独具特色

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是一种融合性的方法,在中国手工造纸中可谓独具特色,在造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东巴纸的特点是白、厚、坚韧、抗蛀性很强。其厚度是云南各民族所造的手工纸中最厚的一种纸,由于东巴书写使用的是坚硬的竹笔,所以纸太薄容易划破。在东巴经中,这种纸常常还两面书写。

(坚硬的竹笔 李广 摄)

东巴仪式中,东巴纸还可以做成各种人物和动物造型,特别是做五佛冠的衬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现在东巴纸还作为书画、对联及神路图用纸等,总的来说,手工纸大量渗入纳西族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其民族文化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来源 “纳西话賨”微信公众号

李晓岑 文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马永虎

(作者:李晓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