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作者来丽江啦?!不止,还有这些大咖…

198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刊于天津,如今四十年过去了,这个为五湖四海作家提供广阔舞台的期刊,把40年的庆典活动主办地选在了丽江,而庆典的活动,也是异常质朴——邀请一些作家,在一个雅致的纳西院落,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学探讨。

这个纳西院落,选在了丽江古城王丕震纪念馆,从12月2日开始,它还拥有了另一个身份——百花作家丽江古城创作基地,可以这么说,全国范围内的作家朋友们,在丽江,也有了一个家。

论坛风云际会

“文学与地理——当下中国文学与城乡生态”是这场文学论坛的探讨主题。古今中外,空间和时间是贯穿文学创作的永恒话题,而在今天,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让城乡生态成为中国文学无法回避的课题,今天,地域跨越不再艰难,那么文学创作还是否还拥有各自独树一帜的地域色彩?在城乡不断变迁的今天,文学创作者又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论坛上,作家们直抒胸臆,陈福民说,为什么直到今天,徐霞客依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徐霞客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用脚步丈量世界的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学亲历者,所以他的作品才能如此深入人心,镌刻进了历史的脉络中。在文学创作中,当好一个亲历者非常重要。

陈福民

宁肯认为,时间从来就是一个缺少结构性的东西,在文学创作中他非常不喜欢直接用某一个时间节点推动故事发展,他更喜欢用空间环境变化来展现时光变迁。

宁肯

范稳作为一位来自西南的作家,他对文学创作中的地域色彩似乎更有感触。他说,在彩云之南这片瑰丽绮幻的土地上,生活着26个民族的民众,交汇融合,而云南错综复杂的地域差异,更强调了西南地区文学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这对西南作家来说,是一个丰厚的宝藏。

范稳

而《潜伏》的作者龙一则在论坛上分享了一则创作故事。“我是36岁开始创作小说的,那时我写一个唐代的故事,为了写好它,我画了一张庞大的地图,内容之详尽,我甚至画出了长安城的每一条街道,那是因为,我不想让我的主角在我的故事里迷路……”不希望主角迷路,当然也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创作迷路,在创作中,能有坚实的地域逻辑。

龙一

为什么是丽江?

创刊40年,这40年间,《小说月报》给无数对文学创作充满赤忱热爱的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现的平台,这个全国知名的文学期刊,却选择在一座隅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城庆祝创刊40年,在这里创建一个创作基地,这究竟是为什么?

“丽江虽然地处祖国边陲,但是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其实可以这么说,丽江的发展,就像是全国发展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精神世界日益充盈的样子,而且我们选择在王丕震纪念馆落地创作基地也觉得很荣幸,王先生是我们的前辈,这是一个多么雅致的院落啊,今后在丽江,我相信一定可以滋养创作者的灵感。”著名作家龙一告诉记者。

来源 丽江热线

责编 陶优

审核 马永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