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民族团结谋发展 文化交融促繁荣

“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团结一心共圆复兴梦,数千多年灿烂文化水乳交融共颂中华情。”这副镌刻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文林村的对联,是当前丽江古城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念深入人心的缩影。

“新村建设时,全村为新村建设出人出力,团结成一个人……村里的发展、前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古城区文林村76岁的乡贤会会长杨尔刚说。

文林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大研古城东郊,“文林”寓意“文仕如林”“文化茂林”,石坊门上镌刻着“花雨东林”四字,表达吉祥甘露喜降城东文林之意,是一个幸福的期盼。

文林村共334户982人,有纳西族、汉族、白族、藏族、普米族、傈僳族等10余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

杨尔刚介绍,在党支部领导下,文林村团结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建设绿化条件、交通条件、公共文化服务等更好的新村,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丽江古城后花园之路,在整个土地协调过程中无一矛盾纠纷发生。新村建成后,文林村党员志愿承担村内保洁工作,逐步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现在的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大家共同清扫每一寸土地,冲洗每一块地砖,保证垃圾不落地,村内从未请过专职保洁员,村子却依然每天整洁如新。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文林村呈现“党建引领,村民齐参与”团结共进的景象,实现“各民族都是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近年来,文林村通过抓特色、挖活态、谋发展,确定了“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守护古村文化、打造古村旅游、发展古村经济”的发展目标,引进119家客栈、41家餐饮店、54家商铺。截至2018年底,文林村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彻底改变了文林村“文化富、经济贫”的状况,建设成为一个美在景,美在德,美在食,美在文化美在物的新文林,成为丽江市零贫困户、零贫困人口村之一,村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文化融入生活,“义尚文林”,崇义尚德,文林村素有比家训、赛家风的传统。文林村将“耕读一生乐事,家和四季平安”等的耕读传家、邻里和睦的家风家训中融入民族团结的内容,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都是一家人,都要一家亲”等观念融入到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建设中,让民族团结在村规民约中倡导,在生产生活中贯彻。做到各民族之间称呼上互相敬重、风俗上互相尊重、着装上突显民族特色、婚姻上自由选择,评选“家风家训传承示范户”“民族团结示范户”“旅游振兴示范户”等,吸收诚信经营的“新丽江人”为荣誉村民,从而促进家庭、邻里、民族和谐,潜移默化间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林村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与村文化振兴相结合,以夯实文林村软实力。目前,文林村设立“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热美磋”“勒巴舞”四个传承点组成102人的歌舞乐会,经常进行练习和展演,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节目。

杨尔刚说,文林村不仅开展纳西族为主的“三朵节”“东巴祈福”等节庆活动,还举办“雪顿节”“扩时节”“长街宴”等不同规模的活动,在活动期间,各族群众及游客汇聚一堂,大家身着民族服装、同吃“长街宴”、学讲民族话,演出民族文化节目,展示文林独特的文化魅力。

同时,文林村本着“纳西族离不开其他民族,其他民族离不开纳西族、纳西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注重与“新丽江人”的共融共建,每逢节日,村民们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经营户一同排练,一同演出,共同欢唱“我们都是同一个母亲的女儿”“大家都要过上好日子”等自编民族歌舞。在守住原住民家园的同时不断注入“新丽江人”的新元素,各民族之间和而不同、交相辉映、和谐融合的特点更加突显,民族团结氛围愈加浓郁。

近年来,古城区以“把古城区建成面向世界的民族团结进步‘窗口’”为目标,以“做好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共筑一座城,同是一家人”为创建主题,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通过树牢“六个品牌”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路,全区处处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古城区共有纳西、汉、白、藏、彝、普米、傈僳、傣、苗、壮、回11个世居民族。自古以来古城区就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多元文化交流共生的开放之地。

来源 云南网

责编 马寅瑞

审核 陈大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