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丨记云南省文旅厅派驻永胜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

别问我从哪里来?

他尔波忍山为证,

我们都是共产党派来的人!

别问我是哪里人?

程海为证,

今生今世我们都是永胜人!

别问我到哪里去?

金沙江为证,

今生今世我们有一个家乡叫永胜!

在永胜县挂职扶贫的干部有来自国家财政部、上海杨浦区,以及省、市、县的干部,我们有35名包乡干部,631名驻村工作队员,2578名基层扶贫干部,7273名挂联结对帮扶干部!我们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我们在伟人先祖故里吹响集结号。这首小诗的作者,也是一名工作队员,他叫吕开家,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永胜挂职的工作队总队长。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贫干部,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所做的一件一件小小的事,都散发出他内心的真诚、激情、善良与率真,更是表现出了他内心对老百姓的真爱,反映出一个共产党员内在信仰的坚守。笔者多次到永胜,听了许多关于吕开家故事,以下是我们整理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扶贫也是打仗,军人有招必回

我叫吕开家,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带兵团长,连续5年的优秀团长。2013年脱下穿了28年的军装,转业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聊起母亲,吕开家深情的说,我有一个“神”一样的母亲,父亲瘫痪了近50年,一直是母亲长年照顾父亲,并把我们兄妹四人抚养大。现在母亲老年痴呆,只认识我,因为我是父亲的“翻版”,母亲总是把我当父亲,于是,我每次有假期一定会回老家看父母。2017年底单位领导征求我的意见,说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永胜希望有一个管理能力强的总队长,厅党组研究后觉得你是最佳人选,想征求你个人的意见。当时我说,如果是征求我的意见,我不想去,我与妻子两地分居28年,上有父母需要我,下有儿子正高考,老婆倒是独立惯了,20多年的日子里已经自己站成了男人的造型。如果让我选择,我不愿选择“抛家别子”,因为我当兵在外,家庭责任尽得实在太少;如果让我选择,我对老父老母的孝最不能等,我不知道80多岁的人还能等我多久?我不愿抱憾终生。但是,我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退役时我曾立下誓言,这一辈子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只要国家需要,任何时候有招必回,扶贫也是打仗,而且是比真刀真枪的敌人更难的千年贫困。如果组织上觉得我最合适,我坚决服从,不仅干,而且一定干好,过去我是优秀团长,今天我也要做优秀的总队长。于是,从谈话到出发,只有一天时间,吕开家背上背包,以军人方式踏上了永胜的扶贫之路。

故事二:一脚踏进永胜,真是心都碎了

为什么会“一脚踏进永胜,心都碎了”?永胜是一个“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地方,这是由永胜的地理结构造成的,一方面坝区很富,瓜果飘香、五谷丰登;一方面山区很穷,与世隔绝、粗鄙原始;这里有袁隆平开创的水稻世界纪录,这里也有光秃秃的大山寸草不生。鲁地拉、东山等很多山区的老人和小孩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甚至从来没有看到过汽车,记得第一次到鲁地拉的格克村,我第一次见到一辈子没有洗澡的老人,全身上下只有一双手是白的;第一次见到两边都是悬崖的“天路”,在车上只见得着天,哪里见得着路;第一次见到还是孩子就当母亲的女孩,稚嫩的脸上露出茫然的笑;第一次进一个脏得无法入坐的家,看见的男人醉了,女人跑了;第一次从县城到贫困户家需要8个小时,一天走完了穿越的路程;第一次见到什么叫原始的“杈杈房”,全部家当放在一起也只能卖1000元钱。当车行进在坝区时,我怀疑永胜怎么会是贫困县?但当我到了山区,我怀疑永胜怎么可能2年内脱贫?山区以傈僳族和彝族为主,孩子们在上学之前,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因此,山区孩子到了小学需要有3年时间才能听懂汉语。山区的单身汉比例非常之高,一般都在50%以上,多的甚至高达80%。5万傈僳族同胞是原始社会直过民族,文化水平普遍很低,很多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现在政府政策好,进行了易地扶贫搬迁,但是他们还不愿去,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愿意与其他民族交流,有恐慌感,没有自信,这是由于上千的历史所造成,需要慢慢引导才能改变。全县贫困人口16211户62215人,占丽江市贫困人口34.81%,贫困发生率18.02%,全县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80.4%、其中“直过民族”傈僳族贫困人口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44%,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部分群众还过着刀耕火种、上无片瓦、下无寸褥的生活,因此,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故事三:摸索“五小做法”,管好驻村工作队

管理好631名驻村工作队员是驻村工作队总队长最重要的职责。吕开家总队长与吕志刚副总队长,“四个口”在一个县当正副总队长,估计全国是第一对,他们开玩笑说,我们不是来咬人,我们是来帮助啃硬骨头的。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2018年9月18日前后开始,他们积极配合市扶贫督导组,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与县委组织部共同努力,经过2年多的逐渐摸索和完善,形成了“永胜县驻村工作队管理五小做法”经验:一是完善“一整套”管理制度;二是开展“一系列”示范活动;三是建立“一对一”挂联机制;四是强化“一口清”随机抽查;五是落实“一揽子”保障措施。永胜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得到各级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学习,各项数据显示永胜驻村工作队管理走在全市和全省前列。

吕开家总队长说,其实经验就是两句话:一是严管;二是厚爱。二年多来,他跑遍了所有143个有工作队的村委会,每到一个村都要用半天时间,为村委会“号脉”,“翻箱倒柜”找问题,列出问题清单,现场指导如何纠正,不仅成为扶贫的行家里手,也要把工作队员培养成为扶贫政策的业务能手。为了提升驻村工作队员业务能力和“一口清”,他每天电话随机抽查10个人,每周参加视频调度,到了扶贫后期,用县委书记杨晓敏的话说,大多数同志都成了扶贫专家,“问不倒的扶贫干部”越来越多。同时,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驻村工作队员进行通报、问责和诫勉谈话等处理,批评人不讲情面,严厉得有点匪气;温暖人春风细雨,关心人真情实意。吕开家说,对待工作队员要像对待贫困户一样,真心真诚最重要,爱一个人重在“色难”, 你拿再多的钱去扶贫,但满脸都是厌恶的表情,这不是扶贫,也不是好的管理。永胜县委、政府对待驻村工作队,真正做到了 “厚爱一分”:100%解决驻村工作经费;100%落实生活补助,100%进行了身体体验;100%购买意外伤害保险;100%为每个村增加补助生活费和聘请炊事员;100%开展交心谈心。用三个名单确定了干事的导向:一是驻村工作队优秀表彰人员名单;二是召回及通报批评人员名单;三是考核晋升人员名单。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一整套”管理制度,达到了统一管理、统一指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吕开家同志不仅管理严,更是做到了爱之切,他是真心实意的把工作队员当战友,他与副总队长吕志刚分工负责,留下县医院、学校和相关民生部门的电话,凡驻村工作队员家里有紧急情况时,他们都会去陪同并协调处理,并把自己的私车准备好,为驻村工作队员及家人办事,他们开玩笑的说:“我们俩就是驻村工作队员的‘驻县办’”。在全县驻村工作队群里,大家都亲切的叫他们两位叫“双吕”,有事找“双吕”,随叫随到,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工作队员付出真心,他对百姓就会用心,确保了驻村工作队员人在、心稳、干事实。永胜被丽江市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吕开家本人也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总队长。

故事四:依托文旅优势,拓宽帮扶思路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定点扶贫丽江市永胜县,10年派出36名干部(5任总队长,7名挂职干部,24名驻村工作队员)。服从和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结合行业优势,准确定位省级挂联牵头单位的责任,10年帮扶倾情倾力,真帮实扶点点滴滴,依托文旅优势,创新帮扶模式,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吕开家同志反复说:“我是第五任总队长,在我前面有杨德聪、朱明、杨洪文、陈剑,每一批总队长,每一批工作队员都付出了艰辛和真情,我是站在前人的肩上,把他们的蓝图绘到底。”

依托文化优势,摸索志智双扶。文旅厅每年从资金和技术上支持,逐年提升边屯博物馆、毛氏宗祠、他留博物馆建设质量;组织文化大篷车”“百团千队”巡演活动,进乡入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厅机关与牦牛坪支部开展“共建双推”系列活动,并以项目为牵引助力脱贫;组织村委干部外出学习培训,着力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投入500万元提升乡镇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督促完成“两馆一站一中心建设”;帮助永胜历史悠久的珐琅银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西安考古夏令营,连续多年组织“艺术点亮人生”夏令营,“世界很大,带山区的孩子们出去看看”系列,已成为一个品牌,得到海内外10多家媒体的报道和转载。

依托旅游优势,助力乡村旅游。文旅厅驻村工作队在牦牛坪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的扶贫模式,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多年培养,彝族小伙乌里成为小村的致富带头人,形成文旅+公司+农户模式,由文旅厅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改造大洋坪彝族民宿,扶持公司产业基地+农户植养殖,形成牦牛坪天麻,黑山羊、黄牛、绵羊、花椒、樱花、燕麦等产业,使支撑扶贫的产业多样化,使高原生态的特色产业成为观光农业,带动乡村体验式旅游发展。每年“小村彝族体验旅游”,在网上点击率达到10万人。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宣传推销永胜县特色农副产品,网上销售额每年200多万元。在牦牛坪开展全省公共文化“一会两所”试点,会所成为乡村旅游的集散地,老百姓休闲学习的文化地;积极协调修建 “脱贫致富”路,东山乡牦牛坪—大洋坪—程海镇莨峨村公路,并能与程海旅游对接,深度开发牦牛坪的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东山乡牦牛坪人居环境,“诗画般”的彝旅文化随处可见,曾经“脏乱差”的村庄,成了“伸手可拽下万道霞光”的美丽彝村,成功申报了全省特色旅游村寨。

故事五:开展美丽行动,村美人美心更美

开展“远离垃圾、美化村庄”行动。2018年初,文旅厅杨洪文、徐浩原、李健、徐华开、宁雪茜、黄齐建、赵桃等先后两批1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率先开展“远离垃圾、美化村庄”行动,当时还是压力很大,大家担心万一经费批不下来怎么办?吕开家作为总队长“一锤定音”:干!大不了到时我自己出钱。于是,在永胜县还在进行扶贫硬件建设投入时,我们率先进行美丽行动,成为永胜人居环境示范村;率先开展“以奖代补”厕所革命,让山里人也能用上太阳能和水冲式厕所;率先开展“以工代赈”,修路和清挖河道等建设;率先开展爱心超市“五评比”活动,形成文明村风。全面开展“远离垃圾,清洁家园” 活动时,我们采取不分“卡内卡外”,实行“阳光普照”原则:公共环境卫生整治,采取“以工代赈”,“以分计劳”;入户道路硬化“以奖代补”实行,省文旅厅出资购买建筑材料,农户出劳动力,对自家入户道路进行硬化美化;开展户户“六清洁”活动,每户都挂上自己的彝汉名字,培养大家的荣辱感;把文化融入环境整治中,错落有致的融入彝族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老百姓说,100年前的垃圾都被清理出来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全县人居环境现场会在牦牛坪召开,市内的来学习,财政部和省级挂联单位也来参观。牦牛坪村的美丽进入了人心,村美人美心更美。

开展“五评比活动”,群众需要教育引导。人富,先要精神富。充分发挥好“爱心超市”奖励机制。通过文旅厅机关创新的 “爱心驿站”筹备物资,将捐赠物资和经费直接注入“爱心池”,统一调度使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开展 “五评比”活动:即“孝顺之家”、“教子有方之家”、“六清洁之家”、“勤劳之家”,“脱贫攻坚最美党员”评比。采取“三结合”方式,提升群众认可度:把“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文艺演出等活动,“普惠政策有奖知识竞答”有机结合。提前将普惠政策梳理分发给群众,穿插在文艺节目中进行有奖知识竞答,并进行现场颁奖,在欢笑中宣传党的政策。很多“卡外户”都惊讶的表示,原来我们也得到过这么多普惠政策。通过教育和引导,牦牛坪老百姓更加重视教育,更加文明,也更有内生动力。群众满意度达到100%,2019年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外出务工348人,牦牛坪村在校生774人,无一人辍学。牦牛坪村成为永胜山区有名的“大学生村”。

在永胜县最让感动的是:当你走在省文旅厅曾经帮扶过的地方,只要你说是“文旅厅”的人,老百姓就会亲切的说,我们是“一家人”。

故事六:挂职当做实职做,份内份外一起干

吕开家同志善于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优势来支持扶贫工作,他主动担起5家省级挂联单位一线联络员,并给省级挂联单位三个层次的定位:我们省级挂联单位不要只盯着包的那个村,要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三个层次的定位和作用:如我们文旅厅的定位是:定点永胜县、帮扶东山乡、包村牦牛坪。为此,近2年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永胜从三个层面,协调帮扶资金上千万,对口实施项目34个,包村的牦牛坪成为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全市和全县人居环境示范村,五家省级挂联单位现场会和全县人居环境现场会在牦牛坪召开。先后接待了国家财政部挂联工作队、省民宗委、市县其他县区的参观学习,在人居环境和基层党建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除此之外,吕开家同志还充分发动自己在昆明和成都的朋友,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永胜扶贫,为某些薄弱环节打好扶贫补丁。他发动8家外地企业和协会,做了一些具体事:一是为永胜308位军烈属建立了扶贫专项资金和志愿者队伍;二是为贫困孩子上大学与企业建立帮扶协议;三是协调企业与教体局签定“陪山区孩子游学看世界活动”等;四是2019年引进“川师大附中24名教师入永胜一中”,为重振永胜教育雄风注入外来基因,目前已初见成效。吕开家同志说:“只要是为老百姓,不分什么份内份外,我们虽然是挂职干部,只要用心也可以当实职来做。”

故事七:你为百姓尽忠,我来为您尽孝

吕开家同志说,我在永胜有一个家。我自已认了一个“挂联户”。在永胜县鲁地拉镇格克村委会有一个副主任,叫杨建华,是一个僳僳族难得的好村官,2018年4月20日,因为扶贫工作操劳过度,因工牺牲在扶贫遍访的途中,年仅35岁,被永胜县委评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杨建华的家在达代坪小组,上有两位老人近70岁,而且体弱多病,留下妻子和11岁的女儿,由于杨建华只是一个村官,还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因此,他的补偿只是象征性的,当吕开家同志受县委委托到杨建华家送达优秀共产党的证书时,看到他父亲擅抖的双手,以及全家人的极度悲伤,再看看这唯一的儿子走后,留下的这个极端贫困的家庭将如何走向明天,看到一个从此不会再笑的小女孩,吕开家同志心如刀绞,我们不能让扶贫者成为贫困户,杨建华是为国尽忠的扶贫英雄,他为百姓尽忠,我来为他尽孝!他经过与家人商量,经杨建华父母同意,决定与这个家庭结“亲家”,认下扶贫英雄的父母为父母,认杨建华的女儿为自己的女儿,并决定一辈子与他们共渡。

由于吕开家已52岁,怕自己承担不了后面的责任,还特意把妻子和儿子叫来,让他们一起来为他履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把孩子培养上大学,为杨建华的父母尽孝。他说我要自认一个“挂包帮”,一辈子的“挂包帮”。近两年来,吕开家同志先后为杨建华家修建房屋、整理院坝、帮扶产业、教育孩子等,投入10多万元。杨建华的11岁女儿是一个很爱笑的孩子,但是,自从她的父亲走了以后就再也不会笑了,每当看到小小年龄的江艳,每天总是双眉紧锁的样子就很心痛,他发誓说,这一辈子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让孩子笑起来,笑得灿若星河!

故事八:见证了永胜脱贫,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我们也是村里人》

——致永胜县631名驻村工作队员

我们离家越来越远,

但我们离百姓却越来越近;

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

但我们离孩子们却越来越近;

我们离繁华越来越远,

但我们离信仰却越来越近;

我们在村里待久了,

渐渐地我们就成了村里的人,

我们的脚下沾满多少泥土,

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

我们的脸上晒出了多少黑色,

心里就染出多少真红。

别说我们伟大,

其实来时我们也满带怨气;

别说我们充满了柔情,

遇到懒汉我们也怒其不争!

在村里驻久了,

对村里就越来越充满感情,

与百姓处久了,

对百姓的情意就越来越深!

共和国的历史上,

第二次知识分子大迁徙,

将培养一批对老百姓真爱的人;

人类的历史上,

第一次尝试解决人类最大难题——

我们就是这个中国方案的参与者!

我们不只是扶贫者,

我们也是被扶的人,

当我们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时候,

我们心中的信仰就会越来越坚定!

这是吕开家同志写给驻村工作队员的诗,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吕开家说,永胜有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有一批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的挂职干部,我只是一名普遍的挂职干部,但我是这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中最幸运的人,因为我见证了永胜脱贫,这是我一生的荣耀!

吕开家同志是一个有激情、有正义感、有责任、有担当的共产党员,也是我们身边普普遍遍的干部,他好学习、爱写诗;他好助人,爱管闲事。总之,有关他的事还很多,虽然都只是一些很普通、很普通的事,但正是这些小事让我感动,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坚守与信仰。我对吕开家同志了解并不多,但我是亲眼见到一位彝族大妈,每次见到他都亲切的摸着他的光头说,这是我的大儿子,那神情好温馨好温柔,让我恍惚又看到了红军时期的干群关系,这种穿越感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吕开家说,是扶贫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仰,只有共产党才有为穷人做事的天然基因,永胜的大山几千年没有改变,只有红色中国的脱贫攻坚,才能让这里的山河重换新颜!从永胜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脱贫攻坚就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长征,前有为穷人拿起武器的革命者,今有为消除绝对贫困的扶贫人,我们是薪火相传的共产党人,我们有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我庆幸自己参加了扶贫战役,我在扶贫中找回了坚若磐石的人民信仰!这辈子我将坚定不一的跟共产党走!


来源:永胜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