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服饰历经千年的传承与衍变(上篇)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民族形象与民族认同的一种重要标记。民族服饰的历史演变,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象征,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服饰,刻印下了不同历史文化的民族发展轨迹,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丽江在中国西南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纳西族在不同时期的服装款式发展演变、纳西族的历代服饰传承、着装的特定场合功能用途,反映了纳西族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民俗风情。今天,邀大家一起看看丽江市博物院于2017年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举办的展览《纳西族服饰文化展》(上篇)。


一、纳西族

纳西族源自中国西北“古羌人”向南迁徙的氐羌夷系部族,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滇川藏交界区域,与本地土著民族融合发展而成。汉文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的“牦牛羌”、“摩挲夷”等,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为“麽些”。纳西族统称“纳”,因地域不同有“纳西”、“纳罕”、“纳日”、“纳木依”等多种不同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称为“纳西族”。纳西族现在主要聚居于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省维西、中甸、德钦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及西藏的芒康、察隅等县,现有人口约32万多人。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根据纳西族地域分布,纳西语言分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区和泸沽湖地区为代表的东部方言区。

纳西族人民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相互融合,创造了东巴文化为代表的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等艺术名扬中外。

(纳西族及东巴文化分布示意图)


二、纳西族服饰千年流变

(1)早期——汉唐以来服饰

据史诗《创世纪》记载,古代的纳西族人,男人穿兽皮制作的衣裳,佩刀带弓箭,女的穿羊毛毡衫和羊皮裙,披羊毛毡,说明兽皮和羊皮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服装。据《唐书》载,古代纳西族地区,男女皆披羊皮,或常披毡衫,反映了纳西族狩猎和游牧民族的特点。

秦汉时期,纳西族以游牧、征战、迁徙为主,可通过贸易渠道从邻近地区换得一些布料,但当时服饰仍以毛皮制品为主,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曾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做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

(纳西族祖先穿虎皮的传说东巴画)

关于纳西族服饰的汉文献记载,最早在汉代,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提到邛都、筰夷等纳西先民“椎髻”或“辫发”的发饰;《华阳国志·三蜀志》也说:“越嶲郡,其人椎髻、耕田,有邑聚。” 汉代纳西族有游牧先民披发、农耕先民束发、衣服以左衽的特征。纳西族早期服饰有披毡麻布装、羽冠纹裳装、虎皮装等,其中披毡及虎皮装在史料中都有记载。

(东巴画中的早期服饰)

(关于纳西服饰的象形文字)

(东巴画服饰符号)

至唐代,文献记录不断丰富,唐·樊绰《蛮书》中,有“麽蛮,男女皆披羊皮”的记载。白居易《新乐府·蛮子朝》中“蛮子导从者谁何?摩挲俗羽双隈伽”诗句,描写了唐代磨些的羽冠纹裳装及虎皮装服饰。杨慎《南诏野史·南诏蛮夷》中说:“麽些,乌蛮别种。性淳朴,男薙发戴帽,长领布衣;女高髻,或戴黑漆尖帽,短衣长裙”。宋《太平御览》也载“麽些蛮,男女皆披羊皮”。

到唐宋时期,纳西族男女皆披羊皮,男子薙发戴帽,穿长领布衣;女子发式高髻,或戴黑漆尖帽,穿短衣长裙,是唐宋时期纳西族服饰的特点。


(《皇清职贡图》中的麽些服饰)

(东巴木偶服饰形象)

(纳西族早期服饰绘画)

纳西族地区逐渐出现农耕后,服饰中出现麻质原料。《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嶲州越嶲群,土贡蜀马丝布花布”。樊绰《云南志·名类》说“本土不用钱,凡交易缯帛、毡罽——以缯帛幂(云南少数民族计算布帛单位)数计之,云某物色直若干幂”,麽些先民能织出丝布花布,并以布料作交易。

纳西族服饰在近2000年时间里,其面料选择经历了从皮革、毛毡、麻布到粗呢与细布的发展过程,基本反映了纳西族生产力发展的相应水平。

(俄亚妇女纺线图)

(2)中期——元明清时期服饰

到14世纪,据元人李京所见,金沙江岸的纳西族,男人善战善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妇人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麻绳为裙。

景泰《云南图经志》载,当时丽江军民府,境内摩些蛮独多,男子头绾二髻,旁薙其发,名为“三搭头”,妇女结高髻与顶前,衣服止用麻布。明《天启滇志》曰:丽江之夷,总称麽些,男子梳发二缕,以绳缠之,耳戴绿珠,妇人布冠,好畜牛羊。

(麽些发饰“三搭头”绘画)

从明代《麽些图卷》上观察,纳西少年男子一律梳一髻,穿长衫,成年后实行辫发,然后在头顶上盘起,上下形成两髻,如葫芦状,这就是“三搭头”;男子穿短衣,下着裤,赤足,少数人穿对襟上衣;妇女梳髻,以青布缠头,有棱角,此即“布冠”。上穿短衣,下着长裙,扎彩色腰带,赤足,这便是明代纳西族的典型服饰。

元明以来,纳西族地区政治稳定,贸易活跃,经济繁荣,文化交融,使丽江出现了“富冠诸土郡”的经济文化繁荣时期。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长裙。从“四时羊裘”到“短衣长裙”,反映了明代发达的纺织业和加工业的服装面料生产水平和制作工艺。

元、明时期,丽江、维西一带的纳西族服饰,男子头绾二髻,旁发削剃,称为“三搭头”;已婚妇女梳高髻,未婚女子剪发齐眉。纳西族土司和头目,先后着汉人衣冠。

(纳西男子传统服饰)

(纸牌画中的古代服饰)

清朝以来,丽江地区纳西族男子服饰有所变化。男皆剃头辫发,多以青布缠头,衣盘领,白罽,不裘不裹,棉布裤,不掩膝;妇髻向前顶,束布勒若菱角,耳环粗如藤,缀如龙眼果,铜银为之。。

《丽江府志略》也载:“男子头绾二髻,旁剃其发,名云三塔头,卫附绿珠,腰挟短刀,膝下缠以毡片,四时羊裘。妇人结高髻于顶前,戴尖帽,耳坠大环,服短衣,托长裙,覆羊皮,缀饰锦绣金珠相夸耀”。《光绪丽江府志》说:“男子薙发带帽长领布衣,妇人高髻或带黑漆尖帽,短衣长裙”。

男子三搭头,或青布缠头,著大领布衣,棉布裤,不掩膝,披羊皮,女子服短衣,拖长裙,覆羊皮,是清代纳西服饰特点。

(清·《皇清职贡图》中的麽些服饰)

(3)改革中的纳西族服饰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土归流以后,清代历任流官推行纳西族改革风俗,服饰改革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以加快“以夏变夷”进程。清代乾隆知府改革服饰,妇女上身前幅和膝后幅及胫的虎腰大袖领衫,多为灰色蓝色,外罩朱红或青灰色坎肩,下穿长裤,系百褶围腰,脚穿缕口尖鼻绣花鞋。山区、半山区妇女戴黑色布黑纱头帕,城镇坝区妇女戴青布黑纱帽缝成的箍子。未婚青年戴头帕或帽子,妇女皆披纯黑色绵羊皮制成的“七星”羊皮。

这种服饰除了便于劳动而外,已经丧失了原来裙装的飘逸之感。而中甸白地、泸沽湖地区远离纳西族政治中心,环境较为封闭,未受冲击,至今还保留了“短衣长裙”的古风。

土司们则有朝廷赐给的华贵官服和官帽,在见官、迎宾、拜客时穿用,平时很少穿戴。在家时,他们多穿黑锦缎做的长袍马褂,戴瓜瓣式小帽。土司妻女穿的裙子,长及足背,以示高贵。

(清末民初山区纳西男子服饰)

(清末民初摩梭妇女服饰)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剪辫子、穿长衫、学生装、中山装逐渐流行。到解放前后,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受内地汉族影响,曾流行过“喜鹊服装”、对襟白布衫外加黑领褂。也用青布缠头,打绑腿。城镇和附近地区青年学生穿学生装和中山服,一般穿长袍马褂,对襟短衫。农村多穿对襟上衣,一排布扣子,外罩羊皮或麂皮坎肩,下装长裤。

(近现代丽江坝区纳西服饰)

部分东部方言区男子穿藏族“楚巴”(粗毛藏袍),山区一般男子头戴自制羊皮毡帽,腰束粗毛腰带,短衣长裤,对襟领褂外加羊皮褂或披毡衫;丽江南山地区披大羊皮披肩,长及小腿,脚穿本地制作的皮鞋,鞋底订满大头铁钉;妇女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长及胫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百褶围裙。

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羊皮披肩,已婚妇女梳发髻于头顶,戴圆形的纱布箍子帽,外系青、蓝色布头巾;未婚女子则结发辫于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毛衣多为蓝、白、青色棉、丝、毛纤维布衣,稍绣花边,坎肩多用纳西族自织的氆氇缝制。


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因文化发展的需要,丽江政府推行服饰改良。上世纪90年代始,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服饰改革,在旅游等窗口行业推广民族服饰,纳西族民族服饰为丽江旅游增添了艳丽的色彩。到目前,纳西族服饰改革在“继承创新”思想指导下,方兴未艾,出现了“三大文化”多元并进的各显纷呈的局面。

(纳西妇女服饰)


三、军事服饰

作为游牧迁徙和经历战争苦难的纳西民族,在长期的征战中形成了一个适应山地作战的军事服饰,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服饰都在古老的东巴文化中得到充分反映。纳西族军事戎服有头盔,上身甲衣、深衣,下穿小口裤,士卒腿上裹有行缠(绑腿),足穿靴或履,靴和履都用带缚于脚背和足踝。戎服一般都束腰,腰带用皮革做成。甲衣多用织锦或皮革制成,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后来出现的铠甲为临阵指挥将官所穿,多以铜铁为之。

在民间传统服饰中条带捆绑,脚上“缠以毡片、挟短刀”,头发从“编发”到“束发”,也体现出军事装束的特色。

(麽些武士服装)

(穿铠甲的纳西东巴战神)

(纳西军事服饰象形文)


四、东巴(达巴)祭司服饰

(东巴、达巴服饰)

(丧葬东巴服饰)

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祭司叫“东巴”(东部方言区称:达巴),意译为智者。他们集医、学、艺、匠于一身,是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者。

“东巴”(达巴)按历史发展顺序和不同职能划分:哈东巴,为早期出现的祭祀东巴,职能是主持祭祀天地、祖先祭典和死者开丧指路;补东巴,是后来出现的驱鬼东巴,主要职责是祭神镇鬼、驱鬼除邪;盘东巴,为再后出现的占卜东巴,主要根据五行及生肖属相测算吉凶祸福。这些东巴(达巴)举行各种仪式都要着装相应的不同服饰,后来的“东巴”(达巴)身兼数职,主持不同仪式都要穿上不同的着装。

(丧葬仪式东巴服饰)

(禳鬼类仪式东巴服饰)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木琼晓 整理

来源 丽江市博物院

编辑 沈艺

审核 李学斌 李亚 兰芳

(作者:丽江市博物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